“老师,我们村封村封路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吧?”
“朋友圈卖口罩的构成非法经营罪吧?”
“如兜售冒牌产品,还有可能是销售伪劣产品罪吧?”
..............
此刻,在我的刑法学课堂上,同学们对当下刑事实务热点讨论得热火朝天,虽个别观点较为稚嫩,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减。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在这个特殊的抗疫时期,利用上网课实现“停课不停学”是当前情况下的非常之举,这场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大事件,给每个人出了考题,它不但让国人凝心聚力、携手共进,更教会了我们要科学防疫、依法防疫。

身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校,肩负着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任,把灾难当教材,将爱和责任融入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及较高的专业素养,如此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更要关注知识的运用及创造。疫情防控期间,违法犯罪分子趁机作乱,对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带来严重挑战,加重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难度。依法防疫中运用法律手段惩罚违法犯罪分子,既给违法犯罪分子以沉重打击,使其不致再危害社会,又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给百姓带来安全感。作为“维护法治的最后一道防线”的刑法,在打击上述危害行为中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刑法学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导向为目标,把灾难当教材,利用专题式案例教学,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理性分析的法治思维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方面,在利用钉钉平台直播课件与在线答疑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教学效果基础上,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进行线上混合式教学。课前要求学生依托知识体系思维导图、电子教材、课件等预习相关知识、阅读相关文献、自查刑事热点案件及思考本章节重难点问题,从而掌握刑事理论前沿及司法实务动态。课中前一个半小节由教师主导观看课程录播视频、总结笔记、梳理问题;第二小节后半节进行专题式在线案例研讨,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案例总结为涉口罩类的犯罪、确诊患者所涉的犯罪、暴力伤医类犯罪、造谣传谣类犯罪、妨害公务类犯罪等几大模块,结合课程知识对这些案例进行专题式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能准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以真实案例的研讨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理论教学的直观体验与理解力。
课后作业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研究性,鼓励学生从身边或网络中发掘案例并进行刑法学的分析,强调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写作能力、实务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训练,同时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课后答疑反馈作为下次授课中集中复习的重点。课程考核评价设计方面,强化过程性课程考核。基于刑法学课程较强的实践性特征,采用过程性课程考核评价模式,通过课前预习内容完成情况、课中直播参与率、回答问题情况、课后作业完成率与准确率等,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全面考察和综合考核,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变被动式学习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帮助学生检阅、修正和巩固已有的法学专业知识和法学理论体系,培养学生的法学专业思维,提升法律职业和伦理修养,进而真正提升法科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实现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此次新冠肺炎依法防控战,不仅见证了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空前的凝聚力,也给予我们刑法学课堂很多思考与启示。如何将枯燥的刑法学知识与活生生的案例相结合、实现学以致用,是当下每一个法科生包括法学理论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依法防疫之刑法学专题式研讨课,我们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