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信阳学院理工学院教师分别在《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和《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11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被SCI一区收录1篇、二区2篇、三区3篇、四区5篇。


电化学储能系统是当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的前沿研究领域。我校理工学院帅洪磊博士以第一作者在材料科学类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中科院分区一区TOP期刊,IF:9.4)发表了题为“Interfacial Sb-O-C bond and structural confinement synergistically boosting the reaction kinetics and reversibility of Sb2Se3/NC nanorods anode for sodium storage”的研究性论文(DOI: 10.1016/j.jcis.2024.09.043)。该研究设计了通过界面化学键增强合金化反应可逆性界面反应动力学的Sb2Se3/NC复合材料,显著增强电化学动力学和合金化反应可逆性,从而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储钠性能。
氢气(H2)被认为是一种环保和可持续的能源,因此氢气的光催化剂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我校理工学院肖利娜博士在材料科学类国际学术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中科院分区二区,IF:6.3)发表了题为“Synergistic effect of homogeneously dispersed Pt nano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of self-sensitized porphyr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effective photocatalytic H2evolution”的研究性论文(DOI: 10.1016/J.APSUSC.2024.159590)。该研究使用新型的金属纳米颗粒-铂NP结合金属有机框架可以显著的从水中光催化产生氢气。
锇铅离子钙钛矿因其优越的光电性能和低成本而在光伏(PV)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我校理工学院董玉静博士在能源及燃料类国际学术期刊Solar Energy(中科院分区二区,IF:5.91)发表了题为“Suppression of ion migr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electronic properties for CsPbI2Br via organic amine substitution”的研究性论文(DOI: 10.1016/j.solener.2024.112639)。该研究在混合卤化物钙钛矿表面引入有机胺离子,减少表面结构中的缺陷形成和电荷损失,有效调节带边状态并抑制卤化物离子迁移,从而为光伏产业提高效率提供了研究基础。
近年来,信阳学院遵循“尊重科学、激励创新、突出特色、动态发展”的原则,鼓励学校教师大胆探索,倡导学术争鸣,推动学科交叉。理工学院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之外,以科研项目研究为载体,培育和产生多项原创性科研成果,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文章,充分体现了我校以人才队伍为核心,实施人才强校的战略思路。信阳学院将进一步加大高等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有效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