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上午,学校在南湖校区113报告厅召开2025—2026学年新学期工作会议。全体校领导出席了会议,全校中层干部、各教学单位教研室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校长王志华主持。
理事长高云发表讲话。她指出,本次会议既是安排部署新学期任务,更在于为学校转型发展凝聚共识、汇集合力。学校已走过22年不平凡的历程,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应用型转型涉及办学理念、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重构的深刻自我革命,在座骨干力量的认识高度、行动力度和执行速度,直接决定转型成败。高云向与会干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站位,做转型思想的坚定执行者。要深刻认识转型是国家所需、形势所迫和学校生存发展所系,统一思想推进改革,将办学思路转到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二是履职尽责,做改革部署的坚决推动者。中层干部要聚焦“执行”与“落实”,对决策部署闻令而动,结合实际制定方案,细化分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围绕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等核心任务拿出真招实招;三是协同奋进,做发展大局的自觉维护者。要珍惜22年办学积淀与创业精神,加强跨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推进转型这一系统工程。
会议总结了2025年春季学期主要工作成绩,分析当前发展形势任务,安排部署新学期重点工作。会议指出,2025年春季学期,学校全体教师职工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各项事业成效显著。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学科科研成果丰硕,综合服务持续提升,党建与思政工作扎实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会议分析了当前学校面临的发展形势。当前民办高等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政策层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根据不同类型高校功能定位、实际贡献、特色优势,建立资源配置激励机制,引导高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河南省推进高校分类发展,引导差异化办学。民办高校发展机遇期仍在,河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稳步提升,2025—2035年适龄人口有两次峰值,民办高校仍有较长时间高质量发展“窗口期”;信阳市委、市政府积极制定方案支持驻信高校,办学环境持续优化;民办高校机制灵活,能快速适应市场调整。挑战方面,民办高校存在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学科发展薄弱、师资结构待优化、就业质量不高、招生竞争加剧等共性问题。当前,学校还面临学科专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需深化等个性化难题。
会议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学校在新学年要以“对标竞进,争创一流”为抓手,做好七大方面30项工作任务。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提升科研工作质效,夯实学科建设基础。三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是优化三全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是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六是持续深化交流合作,提升服务发展水平。七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提升党的建设水平。
会议要求,各单位要结合学校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科学谋划各项工作,一是要突出转型发展使命引领,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拓宽思路借鉴经验。二是要深化融合发展,推进学科、科教、产教、校政融合,以融合推动人才培养、学科升级与科研攻关。三是优化高效闭环落实机制,弘扬实干作风,压实责任,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当好“施工队长”,强化督办考核,将结果与干部选任、奖惩结合。四是增强攻坚克难担当精神,党员干部要勇于扛责、增强改革韧劲,打破束缚,激发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王志华就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各单位需第一时间传达会议精神,围绕学校重点任务制定实施方案,高质量完成新学年任务。二是各单位要落实全省教育安全稳定责任制实施办法及“1+7+1”系列细则,坚守安全底线,做细做实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三是全体干部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担当意识,以饱满热情和务实作风投入新学期工作,推动学校事业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发展,书写信阳学院更加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