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党政领导的亲切关怀下,7月1日,音乐学院组织师生代表赴大别山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别山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团总支书记闫贵,辅导员老师梁二豪和学生代表共计8人全程参加了实践活动。
7月1日上午,队员乘车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新县,开始了为期2天的实践活动。队员们首先来到“红田惨案”遗址,瞻仰“红田”。“红田”不过是一块长满杂草的30㎡的草地,但在革命斗争时期,这块田地在两个月之内成为了三百名革命者或红色群众的刑场。这小小的一块土地充分反映了革命烈士及红色群众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学们列队环“红田”而过,给牺牲的先烈们送花,接下来,队员们来到列宁小学旧址,在这里了解到人民群众在艰苦环境中追求真理、追求自由、追求未来的事迹。在列宁小学旧址旁边,矗立着一座崭新的校舍,这是新时代的列宁小学的教学楼,这座建筑正是革命精神永流传、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最好见证者。


随后,队员们一同来到了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聆听战火硝烟中牺牲的烈士的英勇事迹。面对陵园中长达数十米的刻满了烈士名字的陈列墙时,队员们默然无语,纷纷立正默哀。接着来到鄂豫皖苏区革命博物馆和鄂豫皖苏区将帅馆,学习大别山革命斗争史及在此战斗过的将军们的事迹。将帅馆入口处的人像浮雕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这是一面刻有三百多位在大别山战斗过的将军人像的浮雕墙,面对这震撼人心的场景,队员们心怀敬意,感慨万千。

学生杨洁洁感慨说:“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四度辉煌,鄂豫晥将帅馆里那一颗颗璀璨的将星,让让我感受到了在此牺牲的13万烈士的豪情壮志。革命先烈不畏牺牲,英勇奋斗,前赴后继,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一个人,要有信念,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民族,更需要信念。它可以把所有的人团聚起来,形成巨大的力量,去克服一切困难,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队员们第二天一早就驱车来到了“许世友将军故里”。在这里实践队员们先后参观了许世友将军墓、许世友将军父母合葬坟、许世友将军故居以及许世友将军纪念馆。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实践队员们了解到许世友将军在毕生的革命生涯中,历尽艰险和曲折,其英勇的精神、刚直的性格和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写就了他独特的一生。他一生以简朴为本,“军装、军帽、布草鞋”陪伴了将军的革命生涯,“布衣将军”的美誉名副其实。在许世友将军墓前,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将军鞠躬致敬。实践队员们也深深被许世友将军的爱国精神和孝子情怀所感染。


最后,队员们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又来到了位于大别山腹地的田铺乡田铺大湾,在这里实践队员们了解到近年来田铺大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着手打造美丽乡村,积极发展旅游产业,让大别山里的古村落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振兴乡村的重视和美好期望。

2天的行程虽然十分短暂,但同学们却收获满满。通过本次实践活动,队员们不仅了解到许多有关于红军革命的历史知识和老一辈人革命的艰辛,还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同时也让实践队员们领悟到,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流血牺牲换来的,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学会感恩党和国家,感恩这些为民族解放事业而付出辛勤汗水、泪水乃至生命的人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