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效果,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9月28日——10月12日,社会科学学院部门法学教研室共举行4场课堂教学“达标创优”活动,其中两场专家教授的观摩课、两场骨干教师的公开课。

9月28日,陈光教授的观摩课在实训中心413教室如期开展,陈光教授本次主讲的是《非诉讼程序(ADR)教程》课程,在本节课堂讲授中,陈教授以一起“简单”的医患纠纷为例,引出本节课的授课内容。随后以贴近生活的医患纠纷案为例,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该就医纠纷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此部分教学充分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以非诉方式解决纠纷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与巨大价值。此春风化雨、画龙点睛式的指导、点拨、推动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动”起来,实现了朋辈互助式学习,不仅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参与度和合作意识,也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深度融合。课后,听课的年轻教师们对陈教授优秀的教学设计以及创新的教学方法给予肯定,表示将在日后的教学中增强课堂互动,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9月29日下午第5节,部门法学教研室开展了一场骨干教师的公开课,本次主讲教师是部门法学教研室的胡晶老师,部门法学教研室骨干教师徐战辉带领年轻教师旁听了本次公开课。胡晶老师本次课主要围绕行政主体的认定及行政组织结构而展开,针对重点知识以框架图的形式区分中央一级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的区别,讲授中穿插真实案件开展辅助性教学,法律的生命在于生活,到生活中发现行政法原理,由点到面进行讲授,使得同学们思维清晰,带入感较强。

10月11日上午第三节,李昱晓老师的观摩课在社科楼416教室如期开展,部门法学教研室刘卫国教授带领年轻教师旁听了本次观摩课。李老师本次主讲的是《国际私法学》课程中的外国法的查明,讲课过程中李老师首先以一起涉外婚姻纠纷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该案中所适用哪国法律以及如何查明该外国法律,接着针对重点问题结合典型案件开展体系性讲解,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且互动效果较好。课后,听课教师对李老师课堂导入自然醒目、知识拓展有度、举例贴切、授课内容娴熟、知识积累丰富、知识运用能力强等方面给予肯定,纷纷表示将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夯实基础知识,并妥善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开展辅助性教学。

10月12日上午第三节,闫春丽老师的公开课在社科楼302教室如期开展。闫春丽老师此次主讲《刑法分论》课程中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一节,课堂讲授中,闫老师首先用网络热搜视频引出本节新授知识点,充分抓住学生的眼球,及时开展新知识的教学。课堂中采取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更多参与课堂教学,学生们互动多,课堂效果好。参与公开课的老师们普遍反应,闫春丽老师采取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利用雨课堂发布课堂练习题结合课堂随机点名,做到了有效观测班级学习效果,针对性解惑答疑,教学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