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7日,在院系领导的信任和嘱托下,在满怀欣喜的期待中,我踏上了赴台研习之旅。此次工作任务,除了将我院交换生安全带到合作高校台湾南华大学,做好与合作单位的对接工作外,另一目的是考察学习该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特色和学科建设概况,便于更好地为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服务。
常言道:处处留心,便是学问。台湾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和吸收,令我赞叹;社会对知识和教育的尊重与创新,对礼仪和道德的遵循与恪守,令我钦佩;高校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严谨精细的教风学风,让我获益匪浅。现就我在南华大学的研习心得分享如下:
生命教育导向的通识课程。南华大学构建了一个富有特色的弘扬中国传统礼乐精神,以经典教育为核心,以通识教育为导向,学生大一大二阶段不分系别,实施精致导师制度的大学教育体系。其教学包括成年礼、正心静坐、中英文阅读与表达、核心素养领域、中国经典领域、外国经典领域、人文艺术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创新与创业领域、身心灵成长领域等课程。从课程设置看,台湾大学教育不仅贴近生活实际,而且特别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品质的培养,非常重视素质教育。
教风学风严谨精细,讲解演示生动活泼,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教学。在南华大学观摩教学时,教师开放式的互动问答教学和恰当的案例分析给我了很大启示,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多思考。几位教授的自编讲义也给了我很大感触,虽然学生也会在各科教师的指导下购买教材,但是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仍会参考多本教材,编制讲义,并会在上课前由课代表负责打印和发放给学生。教师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自觉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幼稚园保育》、《绘本欣赏与制作》、《蒙台梭利教具操作》等课程,通常是一节或二节课的理论讲解,一节课的小组讨论或实践操作。此外,幼教系见习和实习工作做得相当细致,除幼教系教师深入幼儿园现场指导、评估外,幼教系还定期邀请实习基地幼儿园园长来校参加学生见习、实习的经验交流会。南华对学生的评价更侧重于学习过程,每堂课前都需要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几乎每位学生都会参与课堂讨论。
六大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南华大学非常注重学生务实力——务实应用、生命力——自觉学习、沟通力——沟通合作、专业力——专业职能、身心力——身心康宁、关怀力——社会关怀六大核心的能力均衡培养。开学初,资料丰富的图书馆中就已聚满学生学习的身影,他们认真查阅与开设课程相关的资料,善于利用机会自我学习,不断训练自己的实务执行和资讯整合能力。无论是平时学习还是校外实习,学生通常自发结成小组,相互之间分工明确又合作紧密,小组成员参与度非常高。学校注重学生文字处理、绘图及网站应用的能力。例如:在观摩《教育研究方法》的课程时,任课教师详细地讲授了学术期刊的网略检索下载方式和文献综述及论文写作的方法。此外,南华大学非常注重学生的社会关怀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关怀他人、感恩回馈、理解包容、奉献社会的情怀,学生们也常常自愿积极参加义工服务活动。
乐于从善助人是台湾人的一大特点,从教师到学生,即使是陌生人也会给予你热忱的帮助。初次见到幼教系各位教授时,幼教系主任欧慧敏博士细致地向我介绍专业建设情况,郭春在教授亲自驱车带我参观了当地的幼儿园,并介绍了台湾省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在观摩了《绘本欣赏与制作》课后,陈芳茹教授得知我也讲授幼儿文学,就主动赠送我几本珍贵的书籍资料,其他几位教授也经常问我需要什么帮助,他们的热情和真诚,令人十分感动。
时间在忙碌的学习交流中飞逝而过,回顾这段研习历程,虽然在体力上很累,但眼界的开阔和专业的见闻,以及和我院赴台学子们的共同砥砺与携手成长,让我倍感收获的喜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加强与各地有关知名高校的合作,这是我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作为首批赴台研习师生的一员,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我愿将这份宝贵的学习经验转化为正能量,助力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转型发展。
(赴台研习教师 社会科学系 康耀华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