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土木工程系学习贯彻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和施院长的重要讲话精神,紧跟学院转型发展步伐,根据本系实际,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构建转型发展新模式,大力培养适应行业发展趋势的“三型”(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品牌专业:孵化“紧俏专业”,深化内涵建设

土木工程专业被评为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后,该系以此为引领,进一步拓宽、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着力打造适应当前社会行业发展的“紧俏专业”,培养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专业技术人才。新学期,该系及时调整、扩展培养方向,积极筹划增设新的专业方向,如:紧跟我国当前迅速发展的现代化高层建筑、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高速公路、铁路建设等行业趋势,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增设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岩土工程、幕墙工程、道桥工程等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力促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该系现已启动2014级土木工程专业方向划分工作。
以老带新:助推“双师双能”,强化师资力量

该系多名专家教授积极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一是将开展新老教师双向听课活动常态化制度化,青年教师通过听课学习老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和丰富的工程实践教学经验,老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帮助青年教师找出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二是要求青年教师增强科研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充分利用院系资源,抓住机遇,加紧做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三是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各种渠道到企业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将青年教师培养为既具有作为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即 “双师双能型”教师。该系还将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推动内涵建设。
一体两翼:培养“三型”人才,提高学生素质

该系历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系实验教学中心为主体,以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两翼,加速“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本学期,实验教学中心还将继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如各类工程质量检测仪和岩土工程性质测定仪等,投入到实践教学中,为师生提供实践教学和科研平台;建立完善各项实习实训平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将书本上的专业知识通过实践操作,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推荐大批优秀学生利用假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了解和熟悉工作岗位要求,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本学期,该系计划通过“一体两翼”模式,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确保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学时的38%以上,完善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
智慧众筹:实现“借力共赢”,提升办学实力

该系还将继续坚持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与校内合作,汇聚各方智力、物力资源,搭建起多维教育合作平台,凝聚共赢发展合力,提升自身办学实力。继续通过务实合作,建立维护与地方知名企业、湖北工业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BIM研究所以及我院艺术系等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进而更加科学地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与目标;推动与湖北工业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和我院艺术系合作,促进该系对学科专业及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继续通过专家来院讲学、委派教师学习等方式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展开交流合作,了解和引进当前国内外建筑工程领域中新的建筑信息应用技术—BIM技术。据悉,该系已着手建立BIM(建筑信息模型)工作室,还将与吉林大学合作,引进3D打印技术,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加紧转型步伐。
分类培养:学生考研频传捷报,人才培养质量显著

该系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和鼓励有继续深造意愿的学生积极考研。系主任王钢城亲自动员,使学生了解考研动态,树立信心,积极备考。同时,邀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主任郝勇和有关专家教授分别为考生进行数学和专业课的考前辅导,帮助同学们理清复习思路,提高学习效率。近期,随着考研初试国家线的公布,土木学子考研初试喜讯频传,多名同学成绩优异,刘子璐等3位同学的成绩超过了350分,专业课成绩接近满分150分。目前,该系正开展面试技巧培训、报考院校调剂指导等工作,帮助同学们做好复试准备。
新学期,土木工程系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乘着国家“一带一路”和 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东风,大力培养“三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土木工程系 闫珍珠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