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 页>>校园新闻>>正文

校园新闻

【名师风采】读书教书写书,其乐无穷——胡山林教授访谈录(一)

  时间:2016-01-06   来源:未知   作者:宣传部02   供图:   编辑:   浏览:
       编者按:胡山林教授,197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曾任河南省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文艺学和艺术学硕士生导师,现为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中文系特聘教授。胡教授长期从事文艺理论教学科研和传播工作,桃李天下,曾获“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大学名师”“河南省优秀教师”“全国第二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希腊荷马故乡希奥斯市荣誉市民”等多项荣誉称号。近期,新闻中心对胡教授进行了专访,他以诚恳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个人在学习生活、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所思、所悟、所获。文中折射出胡教授的睿智思想和奋斗精神,对潜心求学的莘莘学子和孜孜教育的青年教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问:您在中文系讲“文学欣赏”,讲“文学与人生”,在团委办的青年班上讲“活法”,讲“命运”,同学们听了很受启发,因而有兴趣想听您谈谈您的教学经历。您为什么开这些课,可以吗?
       答:当然可以。我讲的这些都是我曾经讲授过的课程内容,这些课都是应同学们要求、同时也是根据我自己兴趣而开的。
       先说“文学欣赏”课吧!1987年秋天,我在河南大学中文系开设“文艺欣赏心理研究”选修课时,同学们希望我同时讲一讲怎样欣赏文学作品,因为毕竟是中文系学生,每天要和文学作品打交道,怎样分析文学作品是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我感到同学们的要求非常合理,作为老师应该满足这一要求,尤其我是文艺理论老师,我就更有责任回应同学们这一要求。但遗憾的是,我无法满足同学们的愿望。原因,第一,我的课是“欣赏心理”而不是“怎样欣赏”;第二,真要讲“怎样欣赏”我也不会,因为没有人给我讲过这门课,而且,截止到当时,全国所有大学中文系也没有开过这门课。我不具备讲“怎样欣赏”的能力,于是只好让同学们失望。
       望着同学们失望的眼神,我感到很惭愧,作为文艺理论老师我没有尽到责任。于是我暗下决心,把同学们的要求确立为我努力的方向,决心尽快开出这样一门课。从此后,我从零开始,在没有任何参考教材的情况下开始备课,准备差不多后于1992年秋天在中文系开了这门课。这门课教务处定为专业平台课,是中文专业必修课。教材《文学欣赏导引》于1995年出版,2005年被评为河南大学精品课程,2006年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课程。
       1998年我又开设了一门选修课《文学与人生》。这门课的开设,首先源于同学们的激发,二是源于我个人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经常向我提出一些平时感到困惑的人生问题和我讨论,这些问题同时也是我个人极感兴趣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因为文学是人学,人生问题本来就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如果从中发现了人生道理,心情格外激动,精神特别愉快。自己多少年没想清楚的人生问题通过读作品,一下子明白了,自己不明白的人家作家一下子说透了。这种人生哲理上的悟解是精神生活中最幸福的事。于是我整理我自己的思考开成了一门课。这门课的基本宗旨是,从人生视角解读文学,借助文学透视人生,即把文学与人生联系起来,在文学作品中学习人生经验、人生智慧,提高人生境界。
       《文学与人生》在中文系开课两年后,教务处认为应该开到全校去,因为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有共同的人生问题。于是这门课就成了河南大学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即人文素质教育课,人生哲学课。这个课后来还讲到了社会上,河南大学组织部及各院系办的各种培训班,基本上我都给他们开过讲座。
       几十年的教学体会让我对我们中文专业的教学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让文学从大学中文系的课堂上解放出来,走向大众,走进人生,为现实生活服务,为大众服务。如果说别的专业有困难,那么中文专业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文学不仅仅是人学,而且还是关乎灵魂的学问。请问,哪个人没有灵魂呢?哪个社会不需要灵魂归宿和精神家园呢?所以,至今我还乐此不疲地走在让文学走向大众走进人生这条路上。
 
       问:能再谈谈您写书或者说科研的经历吗?
       答:说起写书或科研经历也很简单,基本和我的教学同步。也就是说,我的科研紧随我的教学,先开课,再出书,科研和教学相结合,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
       “文艺欣赏心理研究”讲完后整理讲稿成书,于1991年出版《文艺欣赏心理学》。之后,以我为主,又与人合作了一本《文艺欣赏学》,再后是《文学欣赏导引》。2007年,应清华大学出版社之约,编写了“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规划教材”之一的《文学欣赏》(2008年初版,2012年再版)。这本书我把“人生视角读名著”、“文学与人生”的有关内容加了进去。“文学与人生”课讲完后成书,于2002年由羊城晚报出版社正式出版,书名叫《心灵感悟——文学与人生》;成为河南大学公共选修课后,作为教材的《文学与人生》于2006年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补充调整后于2012年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再版。
       《文学与人生》之后,我又以“人生”为视角写了两本书。一本是《文学艺术与终极关怀》,副题是“人生视角读名著”,即从人生角度解读了二十多部西方文学史上的名著,此书于2005年初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另一本是研究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专著《寻找灵魂的归宿》,副题是“史铁生创作的终极关怀精神”,这本书于2005年初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史铁生是当代著名的北京作家,身患残疾,对生活对人生领悟特别深刻,他是我持续关注的一个作家,为他我曾发表了二十多篇论文,为他写了两本专著,还有一本为中学生作的评点本。
       以《文学与人生》、《文学艺术与终极关怀》和《寻找灵魂的归宿》这三本书的内容和相关论文为基础,2004年起我开始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6年获得立项——《终极关怀:文学深层精神价值研究》,2009年完成,2013年被社科规划办评为文学类优秀项目。
       我的一生都是读书,教书,写书,目前还继续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具体内容是,把我的国家项目中比较重大的人生话题独立出来,加以扩展,独立成书。这就是丛书《心何以安》,总共六本,包括人生意义、心安是家、人本困境、不惑之惑、化解苦难和超越死亡。目前已经完成,正在编辑过程中,不久可以正式出版。最近,在我们学校院系两级领导的鼓励、支持、组织、领导下,正和中文系年轻老师一起编撰一套丛书《人生视角读名著》,解读名著涵盖古今中外,共十二本,预计2017年出书。
       教学科研的过程,既是艰苦劳累的过程,同时又是享受快乐的过程。读书、教书、写书,其乐无穷。
 
       问:在《文学与人生》一书中,您分二十三讲讨论了关于人生的许多重大问题,而且附录里还回答了六十个大学生关心的人生问题,读后平时感到困惑的问题心里忽然明朗起来。我们想请您对我院学子提升综合素质问题作出指导。
       答:提升综合素质问题也太大了,关于这问题的讨论也很多了,再说差不多就是老生常谈了。这里我只根据我的理解谈一些我的想法。我认为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提高综合素质,就是除了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增加实践历炼外,主要的就是专业课外要多看一些人文学科类的书。学校教育的目的,简而言之无非两种,一是教会我们专业知识,一是教会我们如何做人。专业知识让我们有一技之长,具备谋生的技能。但是光有这一点,我们就可能成为书呆子,走向社会像傻子一样不知所措。于是重要的还有学做人,即让我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念,理性的处事能力,能够顺利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从而能够把握和驾驭自己的人生。这些东西一般在专业课上学不到,而必须在人文学科中才能学到。人文学科门类甚多,主要门类有文史哲,即多看些有定评的经典的文史哲的书。比如文学,即人学,关乎灵魂之学,你想了解社会人生吗?你想了解人情世故、了解人生经验、人生哲理、人生智慧吗?那你就去看好的文学作品吧!文学是社会人生的百科全书,古今中外人的人生都在其中,观之不尽,学之不完。进入文学世界,就等于进入了千类万殊的多样世界,体验了无数人的异样人生,这样无形中就拓展了自己有限的人生,弥补了自身阅历的不足。所以,多读文史哲的书是提高我们综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问:文史哲的书就像无边海洋,您能推荐一些具体书目吗?
       答:你说的不错,文史哲的书是无边的海洋,书目自然也是海洋了。这样吧,根据近两年我的读书体验,我以最小的范围向你推荐几本书吧——自然这肯定是挂一漏万,同时也仅限于我自己狭隘的视野啦!你要想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吗?你就去看易中天的三本书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我山之石》、《中国智慧》。中国文化、中国智慧像个无底黑洞,一眼看不到底;而且纷乱如麻,让我们茫然失措,不知从何读起。但易中天把它梳理得一清二楚,而且用最清新流畅、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即使理科学生也能一看就懂。你想了解一些人生的基本道(哲)理吗?我建议你去看哲学家周国平的书吧!周国平是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的研究员,哲学家,但他和学院派哲学家不一样,他以人生思考为写作对象,所写都是他结合日常生活悟出来的人生道理。他是被读书界公认的高雅而又大众化的哲理散文作家。他的书很多,随便哪个卖书网上都有。你可以先选他一本看下去,感兴趣了继续往下看。再向你推荐一个当代纯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史铁生。这里“纯文学”的意思不是纯艺术,而是指专门讨论人生的作品。史铁生是个残疾人,命运把他逼上了思考命运、苦难、死亡、人生意义等重大人生问题的道路上,加上他无师自通的哲学家气质,他写出了大量具有思想深度、灵魂深度、人生深度的作品。周国平称史铁生为中国最有灵魂深度的作家,当代最伟大的作家。史铁生的作品很多,有的作品也不好懂,这里我向同学们推荐他两本散文:《灵魂的事》和《病隙碎笔》。他的小说呢,可以看看《命若琴弦》《宿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再向你们推荐一位台湾作家龙应台,她的作品在大陆出版很多,我建议你们先读她的《野火集》吧!这是影响了整个华人世界的作品。推荐这本书,是因为我想让同学们学点思想——思想是精神世界的钙质,没有思想、不会思想的人是苍白而空虚的,是永远长不大的。老是看一些娱乐读物,仅仅知道娱乐的人永远是肤浅而轻浮的,是配不上大学生这一称号的。这样说当然并不意味着只有龙应台的作品有思想,今天我向你们推荐的几个人的书都有深厚的思想。如果你想进一步扩展视野,把眼光投向世界和人类,我向你推荐一本通俗易懂的哲学书——《苏菲的世界》。这是挪威一位高中哲学教师写给青少年的普及读物,内容是西方哲学史、思想史。人家是写给青少年的,差不多已经流行于全世界,我想我们的大学生一定能够读得懂,也一定会产生兴趣的。书是永远也读不完的,今天先说这些吧。
 
(新闻中心供稿/供图)

中国 · 河南 · 信阳市新七大道西段

7th New Avenue West,Xinyang,Henan Province,China

电话(Tel):0376-3010956   传真(Fax):0376-3012678

豫ICP备 13004993号-2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