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学校在综合楼1410会议室召开了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六次集体学习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校长王北生,副校长王志华、王强,纪委书记、校长助理杨高伟等校领导出席会议。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各党群部门负责人及教务处、科研处负责人,各学院党总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以上干部参加了学习。会议由杨高伟主持。

王北生传达了全省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会议精神。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政治自觉,不断提升思政课建设的质量水平。要聚焦首要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丰富内容支撑,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大思政课”全面育人新格局;坚持纵向贯通,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夯实队伍支撑,以高素质教师保证高质量思政课建设。要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办好思政课的工作合力,努力把思政课办成理论大课、实践大课、时代大课,打造思政课的河南经验、河南品牌,培养造就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王北生就下一步推进我校思政课建设,提出四点要求。一要提高站位、压实责任。要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政治自觉,深刻认识面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既是长久之计,也是现实之需,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和薪火相传,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要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学校思政课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守正创新办好思政课。二要抓好内涵,重在创新。要重视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发展,充分挖掘和整合其他各门课程蕴含的育人资源,把立德树人融入其他各门课程当中,使其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各个环节都能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频共振,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三要建设“大思政”,夯实“大格局”。要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充分挖掘和利用信阳市得天独厚的红色革命文化、绿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三课堂”联动——筑牢教学课堂、夯实校内实践课堂、丰富校外实践课堂,创新“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四是抓住关键,建好队伍。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按照“六要”要求,突出政治素质,选优配齐思政课教师,建立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听课互评制度、青年教师成长帮扶制度、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宣传部负责人李肖利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张兴茂、教务处副处长邓荣娟围绕会议主题分别作交流发言。
杨高伟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与会同志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全省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会议精神,领会落实好王校长讲话要求,一要继续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建设关键支撑能力。二要继续健全协同育人体系,凝聚大思政育人合力。学校要重点抓好统筹协调,疏通现有工作机制堵点,同向发力,构建我校大思政育人格局,努力打造具有信院特色的思政课建设品牌,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