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 页>>校园新闻>>正文

校园新闻

【奋进中的信阳学院人】余炎炎:绽放在黄河滩涂上的铿锵玫瑰

  时间:2022-03-31   来源:理工学院   作者:甘玉峰   供图:新闻中心   编辑:白杨   浏览:

“园丁不嫌陇亩小,躬耕一线育繁花。”我校理工学院余炎炎博士多年的执教生涯,让她慢慢地从一个心怀梦想的“青椒”,成长为一名科研达人。她心如莲花,纷华不染,初心不改,本色不移,在生态学科学研究道路上探索前进。“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未来,她还将继续潜心前行。

不忘初心,与信仰对话

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曾说:“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余炎炎的成长经历很好地诠释了青春该有的奋斗样子。初中毕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成绩优异的她最终选择了报考中师,进入信阳师范学校学习。

没能读高中,但上大学依然是她埋藏在心底最深的梦想。刚到一个陌生未知的校园,余炎炎也曾感到迷茫彷徨,有种失落感。但很庆幸,她来到的是一所有温度的学校,一个温暖的集体,这里有多位良师,有一群益友。很快,她从迷茫变得明朗,从彷徨变得更加坚定。在上中师的第二年,余炎炎得知中师学生也可以参加高考时,这一消息让她兴奋异常,坚定了她要努力实现大学梦的念头。为了备战高考,余炎炎勤学不缀,酷暑夏日,晚上宿舍熄灯后为了不影响同学休息,她躲在被窝里打手电复习,经常捂得满头大汗透不过气来;寒冬季节,双腿在没有暖气如同冰窖的图书馆里冻得没有知觉。艰苦的学习环境都没能让她萌生退意,反而坚定了一定要考上大学的信念。余炎炎回忆道,“那时,我从来没觉得辛苦,因为心中有梦想,感觉为了实现梦想所做的一切都不会觉得累。”有这样的幸福感在心底做支撑,奋斗成了她最闪亮的青春底色。最终,她以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河南师范大学。

读大学期间,余炎炎品学兼优,各门成绩都名列前茅。由于中师不开设英语课程,只有初中英语水平的她要跟班里同学一起学习大学英语,课堂上她常常一头雾水,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于是大学四年,她将许多时间用来学习英语。为了能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余炎炎每天都会早起,来到学校自习室或者是图书馆门口大声朗读英语,日复一日,无论寒冬酷暑,不曾懈怠。早饭时间,她买个烧饼夹菜,一边走一边拿着收音机听外语广播,不知不觉,这种晨读的习惯坚持了四年,勤学苦读的场景也成了她大学生活中最难忘的记忆,成长的道路在这所学校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脚印,也印下了难以忘怀的青春倒影。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年里,余炎炎不仅顺利通过了英语等级考试,而且考研时英语以64分的成绩超出国家线18分,最终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遗传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读研三年,余炎炎在学习上没有停下深造的脚步,反而在科研这条路上开出别样的花。她一点点走近科研,爱上科研,在常人看来连续十几个小时的实验监测枯燥乏味,而她却沉浸其中,乐此不疲。在校期间,余炎炎连续发表多篇SCI论文,荣获南京师范大学朱敬文奖学金,被评为“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研究生毕业多年后,有一天一位曾经她教过的学生(后来考入南师遗传专业)告诉她说:“老师,你好厉害,今天组会上杨老师表扬你了,说当初硕士三年你自己选课题,自己钻研实验,最后还发表了SCI文章。”她得知后内心窃喜了一阵,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还能在组会上被自己的导师点名夸赞也是对她三年硕士生涯的肯定。

立德树人,与师生同行

硕士毕业后,余炎炎回到了家乡,来到信阳学院工作,在理工学院担任生物专业专职教师。她说:“对我而言,上了二十几年的学,工作是个全新的开始,我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负学生的期许。”入职以来,每周二十几节的课时压力,她从未有过怨言,所带班级学生的专业课成绩优秀。对于基础较弱的后进生,利用晚自习时间尽心尽力辅导,不厌其烦地讲解知识点,不放弃每一位成绩落后的学生。平时也与他们多交流谈心,提高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也因材施教,难度不大,逐步为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

工作中,余炎炎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分级教学”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畅通师生交流渠道,促进师生和谐相处,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一个个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2010年,在信阳学院第二届教法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12年,她被评为“信阳学院优秀教师”;2014年,被授予信阳市浉河区工商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主持了两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一项校级重点课题,发明了多项专利,这些沉甸甸的荣誉,只不过是她多年来厚积薄发的冰山一角。

正所谓经师易遇,人师难求。余炎炎深知教师不应该只是个“教书匠”,而应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在学习上对学生关爱有加,在生活上也应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擦亮学生向上向善的底色名片,为学生的成长多助力。理工学院考研率位居学校前列,学生考研劲头高涨,在考研复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学业和心理问题,余炎炎总是热心地帮助每一个学生。

虽然家中孩子尚小,但余炎炎却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科研和辅导学生考研上,对学生学业上的难题也是尽心尽力地答疑解惑。这种常年累月伴读伴学的狠劲,也深深地感染了班上的每一位同学。“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扼于风雪”,班上的同学对她的默默付出、一视同仁表示感谢,在教师节也会为她送上绿植、节日贺卡表示祝福。“三尺讲台,你是最为自由的艺术精灵,飞翔于海内环宇,穿梭于中外古今。铃声落定,口舌生春,门纲科目在你的舌尖上腾挪跌宕,说文解词在你的眉眼中精彩纷呈。一寸丹心育桃李,最是人间真性情。这是教师节学生送给我的祝福语,也让我记忆至今,学生的认可和支持成为我不懈的动力。”她说道。九年的执教生涯,余炎炎用专心和用心赓续了师魂,倾注了光明,磨砺了品行,指引了航行,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楷模。

躬耕践行,与时代共进

成绩只是历史的证据,奋斗才是青年人的底色。只有自身不断学习进步,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高校工作的九年里,余炎炎一直在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年复一年教着同样的课程,重复着同样的话。她想有所改变,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知识的更新这时候显得尤为必要。在经历一番思考后,她作了一个艰难但很坚定的决定——继续读博,继续学习!在女儿两岁时,余炎炎挥别工作和家庭,考上河南大学攻读生态学博士学位。

从硕士的遗传学专业到博士的生态学专业,是一个从微观研究向宏观跨越的过程,这对余炎炎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而迎难而上一直是她内在的品质。余炎炎的博士研究课题是关于黄河中下游滩涂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研究,研究地点位于黄河南岸的荥阳桃花峪,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拥有森林(天然林和次生林)、草地、湿地、农田、水体和河嫩滩等多样性生态系统类型,是开展滩涂系统综合研究的理想基地。可是在这里从事野外实验观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伏天的黄河滩,地面温度高达40多度,大如牛虻的蚊子隔着衣服就能叮进皮肤。野外监测时,常常需要蹲在火辣辣的没有一点阴凉的滩地上,经常被晒得想哭又哭不出来。赶上汛期的时候,扛着 20多斤重的仪器,身着捕鱼人穿的胶皮连体衣,蹚过及腰的深水,步行 40分钟走到实验地是常事,恶劣的实验环境丝毫没能动摇余炎炎的科研劲头。同事看到她发在朋友圈里半个身子泡在黄河水里的照片都感觉不可思议,惊讶她为什么会选择生态学这种需要长年累月在野外工作的专业,也惊奇她怎么能做到在黄河滩这样环境艰苦、风沙漫天的地方坚持下来?她的回答是——梦想,为实现梦想而做的一切努力让她感受到的幸福和充实远大于辛苦。

“河南大学生物学科是‘双一流’建设学科,老师们都特别拼。”余炎炎透露,疫情期间坐飞机不方便,已年过六十的导师韩士杰教授便自己开车17小时从沈阳老家来到位于信阳的实验基地。两周两趟,来回就是4个17小时。在她看来,一位60多岁的老人都有这样的吃苦精神,作为年轻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虚度光阴。

读博期间,余炎炎连续坚守黄河滩涂野外实验样地两年多,经历了小浪底至高村段黄河南北岸综合考察以及桃花峪滩涂系统观测研究站建站全过程,同界面研究团队全体师生一道,为该站顺利加入河南省第一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做出突出贡献。她带领师弟师妹们积极融入科研团队开展的黄河生态保护战略实践中,勤奋学习并勇挑重担,以第一作者在欧洲土壤科学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这是桃花峪站建站以来第一篇SCI成果。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读博两年的余炎炎就发表三篇SCI论文,取得了多项专利授权。在导师韩士杰眼里,余炎炎是求上进且能站在学科领域发展高度去思考的好学生。

“老感觉时间不够用”,这是余炎炎读博期间的最深感受。她表示,“学习的机会太难得,我希望能抓紧时间多做一些成果出来。”在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她受邀发言。“生科院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双一流不仅要有一流的育人质量,一流的学术成果,还要有一流的社会贡献’。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当你发现你的所学所习能够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你每天做的工作是如此有意义的时候,内心就会充满骄傲和充实,科研路上的万般艰辛也都变得不值一提了。”她的科研事迹先后被《中国研究生》《河南日报》《光明日报》等期刊媒体连续报道。

“人生需要几个努力到极致的时刻”,这是余炎炎能够一直优秀的“密码”。“逼迫”自己努力到极致,似乎已成她的习惯。茫茫黄河滩涂,风沙四起,吹起阵阵涟漪,余炎炎仍然泡在水中低头弯腰开展研究,沉浸在野外艰苦的观测中,倔强的身姿倒映出动人的身影。

 


中国 · 河南 · 信阳市新七大道西段

7th New Avenue West,Xinyang,Henan Province,China

电话(Tel):0376-3010956   传真(Fax):0376-3012678

豫ICP备 13004993号-2     豫公网安备 41159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