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我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进入攻坚阶段,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学校党委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安排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作为,围绕学习主线,聚焦学习重点,高质量高标准落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动力和成效。校领导发挥“头雁作用”,党委书记褚金海深入思政课课堂听课,并为2020级本科3班、4班的学生讲授“南海问题分析”的形势与政策课。专职副书记施昌海多次深入学院调研,肯定学院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对学院党史学习教育、迎评促建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指导意见。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际成效,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责任担当,第一时间成立了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党史、强信念、育新人”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把学习党史作为教书育人的“必修课”和“营养剂”。面向全体师生开展“读一本党史经典书籍、听一次党史专题讲座、参观一次革命纪念场馆或红色场所、开展一次党史主题党(团)日或班会活动、写一篇党史学习体会文章、开展一次党史知识竞赛““六个一”系列活动,积极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全院教师组织开展了“爱党爱国爱校敬业 我为评估做贡献”的主题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爱党爱国爱校的情怀,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发挥主人翁精神,为学校的迎评促建做出积极贡献。
立足课堂教学,激发奋斗精神。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讲好党的百年故事、发挥党史育人作用,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学,建好思政课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党史教育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将党的百年发展史融入到教学的章节之中,组织师生代表收看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举办的“同上‘四史’思政大课”。在课堂教学中以党史内容为切入点,设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互动专题。将“讲好红色故事”等鲜活党史素材贯穿到课程之中。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陈望道的“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金刚台舍子救战友的红军战士张敏、牺牲自己儿子救红军的周大娘、破家闹革命的吴焕先......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党的历史脉络愈加鲜活丰满,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用好红色资源,坚定理想信念。信阳是一片红色热土,党史教育资源非常丰富。结合学校实际,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弘扬大别山精神结合起来,打通课内课外双课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先后到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和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开展现场体验式教学,加深学生对大别山革命历史的认识,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极学习革命先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学院还与社会科学学院联合承办了大型红色历史剧展演,《吴焕先》《觉醒在烈火中》等红色史诗剧搬上舞台,使师生重温了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让心灵经历了一次红色洗礼,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
强化宗旨意识,不断学深悟透。为把党史蕴含的经验和智慧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务实举措,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宗旨意识,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系统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凝心聚力迎接合格评估工作。为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评建工作,学院先后委派教师外出考察取“真经”。胡志国、黄成勇、张玉柯、陈立新应邀参加了第四届全国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讨会。贾冠华应邀参加了在新县举办的以“学党史悟思想,谱新篇开新局”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原智库论坛。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先后赴郑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考察学习。围绕课堂教学,学院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周末理论大课堂”和党史经典文献集体学习活动,开展了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月公开示范课、教学技能大赛、青年教师微党课比赛等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牢记使命、践行初心,把教学科研的质量抓起来,把管理服务的水平提上来,力争在砥砺奋进中打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这场硬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