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在信阳学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崇高的理想追求、良好的道德素养、深厚的学识造诣,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无怨无悔;他们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长期扎根在教学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他们就是学校教育教学一线的杰出代表,也是学校事业发展的脊梁。为弘扬尊师重教好风尚,展示我校教师队伍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广大教职工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我校特推出系列教师访谈录,通过质朴的笔触、感性的镜头,记录下他们的教学故事,讴歌他们的育人情怀,展现信院教师的别样风采,凝聚起推动学校迎评促建和高质量发展的奋斗伟力!


记者(刘艺):侯教授,您来到我们学校后,对我们学校的印象是怎么样的?
侯秀红:当我第一次踏入信阳学院校门时,就被学校的美景所吸引,景色美、环境美。校园内可以说是鸟语花香,四季几乎都能享受花和鸟所带来的心旷神怡,大雪纷飞时还能看到绽放的鲜花。校园内充满了生机,走在学校的路上,我的心情特别舒畅;
第二方面是学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信阳学院要创办“让党和人民感到满意、让教师和学生感到自豪”的一流民办高校,这也是我来到这里最大的动力;
第三方面是人文关怀,学校从理事长到基层的办事人员,对教师、特别是对我们这些老教师都很尊重、很关心,让我们感觉老有所用,能够发挥余热,让我们感觉这里就是家。你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在这好好地尽一份微薄之力。
记者:听说您每年还会帮带一位青年教师,主要在哪些方面帮助他们呢?
侯秀红:第一是常规教学,如何开展教学、如何书写教案、教学设计等;
第二是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讲课前先认真读懂读通弄熟自己所教课程,先听听有经验的、讲相同课程教师们的课,向他们学习、请教。再去听听讲不同课程教师的课,感受不同老师之间的优点和特点。
记者:我们听说您每学期要听够60节课,主要是哪些教师的?
侯秀红:我主要以听我们学院青年教师的课为主。
记者:听课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什么问题,一般是怎么处理和应对呢?
侯秀红:听课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我会在下课后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指出该教师讲课时存在的不足,需要如何改进等。
对于问题稍多一些的年轻教师,在面对面指出需改进后,还会在下一周再听一次,或者学院、教研室内组织观摩教学,看看是否有所改进。
记者:您在学校里教授的是哪门课程?
侯秀红:“大学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
记者:您教授的课程覆盖多少学生?
侯秀红:能达到1000人左右。
记者:我们听说您还会在课余时间给学生做辅导,为什么这门课要去课余辅导呢?
侯秀红:这门课程是为大一新生非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但入校的新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域,高中阶段接受计算机教育的程度不同,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基础很好,计算机操作能力特别强;还有一些学生以前没有操作过计算机,操作能力较为薄弱。而这个课程在课堂上很难照顾到这些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为了使这部分学生也能尽快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学习成绩,我就想着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让这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机房多练练。这个时间段我没有课,我来做辅导。
记者:一般都是什么时间辅导啊?
侯秀红:一般是安排在晚自习时间,一周安排一次。
记者:刚才听您说开机房辅导,我想问问一个机房能坐多少学生?
侯秀红:根据机房的配置,一般申请的是一个可以坐160多学生的大机房。主要要求操作薄弱的学生来参加,但到了期末快该考试时前几周,一个机房一开就爆满,我就开了两个机房。有几次两个机房都坐满了,外面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位置,等着有走的立即上去,我就在两个机房之间来回走着辅导。
记者:开两个机房来回跑,是否觉得辛苦呢?
侯秀红:不觉得辛苦,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在学生面前给他们辅导是一个在教学生涯中与学生直接交流的过程,看到他们认真学习,我就特高兴!
记者:一个机房100多个座位,您开2个机房,全都能坐满啊!您这个举措还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信院的学子也都非常好学。
侯秀红:是,咱们学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当我把这个想法在qq群里一说,各班的学委就组织学生报名,学生也很赞成这种做法,积极报名,主动要求来机房作进一步的操作练习。有晚自习的这个时间来不了,就自己找我或其他老师上课,有空机器了就主动来练习。
记者:您当时的初衷我想应该和我们许多老师们一样,就是想既然教这门课了,我就努力要教好,要让学生弄懂、学会,是吗?
侯秀红:是的,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学习完这门课程,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专业中去,这也是我们的重要目标。
记者:我们学校有一个特色思政项目,全员德育导师制,您参与进来了吗?
侯秀红:参与了。
记者:带了多少位同学?
侯秀红:已经带了三届,30名学生。
记者:听说您会变着花样给同学们上课,您能不能跟我们分享分享,您都怎么带他们上课的?
侯秀红:我们学校每次都会制定有不同的导师课主题,根据这些主题要求再制定每次具体的内容:有走进学生宿舍,了解看看他们的住宿情况,并在宿舍上课的;有参观“信阳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请讲解员给学生讲解那个年代红军的真实故事,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到“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参观我校“智慧校园可视化运维平台”“校园教学监控中心”“智慧教室”,以及我们学院新建的机房和设施,了解我校先进的管理模式与教育手段;有去过图书馆参观并借阅图书;还有在“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开课,对孩子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在校园赏花、在大操场上阳光的沐浴下讨论式上课;有时是在教室或办公室一起畅谈假期他们的亲身经历与学习感受、目标与追求,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冬至还和学生一起吃饺子,说说饺子的来历。只要是既能让学生接受到教育,又能使学生自身得到锻炼和成长,我就陪他们,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孩子。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教学秘书贾彦茹:侯教授对待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不仅仅课讲得好,还任劳任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晚上辅导学生;侯教授是我们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耐心细致地指导青年教师如何站稳讲台,很受学院师生们的欢迎和喜爱。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教师尹光花:我是今年新入职的教师,记得侯教授第一次进入我的课堂听课,给我提出了一些以前我自己没发现的问题,还耐心地提出了一些听课等改进建议。进校以后能在这么细微方面得到关注和成长,我心里对侯教授非常感激,对学院、学校能有这样的帮扶机制也感到很赞同,也挺满意的。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学工干事李进:侯教授是我的指导老师。她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平易近人,学识也很渊博,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业务方面对我要求严格,我经常向侯教授请教教学、专业等方面问题,每次她都耐心地指导,提出中肯的建议,我感觉收获挺大。
2019级汉语言本科5班学生张秀莉:侯教授是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老师,侯教授在得知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就利用晚自习时间对我们进行额外辅导。在辅导过程中,她积极解答学生疑惑,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我们更加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她常说,我们就像她的孩子一样,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温暖。
2020级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李紫鸽:侯教授的导师课我们大家都很喜欢,我印象最深的是上次的导师课,主题是我的宿舍、我的家。那次导师课上,侯教授让我们逐个发言,聊聊和宿舍有关的话题。同学们在交流当中,也知道了彼此的想法,明白了互相沟通、互相理解的重要性。侯教授的导师课能让我们在看似平常的交流中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让我感觉很有收获。